為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引進、吸收與轉化,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的目標,義縣科協以科技為引領,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全縣范圍內實施農業科技項目承包,助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在義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科技承包工作已連續十余年被納入到對各鄉鎮全年科技工作考核的內容中。2014年義縣科協根據各鄉鎮和農口局推薦的53個申報項目,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立項承包項目34個,其中試驗項目7個,示范項目15個,推廣項目12個。8月中下旬,縣科技承包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承包項目進行了初檢,大多數項目進展順利,收到了明顯效果,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015年科技承包項目已開始啟動。
一、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創新是實施科技承包工作的強大動力。一個好品種的引進,既可增加農民收入,又能帶動一方產業?!斑|峰”葡萄新品種引進是稍戶營子鎮2014年科技承包項目,由義縣德潤農康遼峰葡萄專業合作社從遼陽市農林研究所引進,目前在王景屯村已發展300畝。他們采用果實套袋、無核化栽培、秸稈覆蓋等先進技術,生產優質、環保、高產高效的果品,并建立社員檔案,編制誠信代碼,全程質量跟蹤,確保食品安全。預計年產優質葡萄50萬斤,創產值300余萬元,為農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七里河鎮今年從云南昆明種苗培育基地引進“非洲菊”花卉新品種,在七里河村栽種12萬株,承包面積100畝。該項目在鎮、村兩級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下,投資200萬元興建起8座高標準日光溫室。經過技術承包人的精心管理和科學指導,當年栽植成活率高達95%。非洲菊是世界四大鮮切花之一,每株花生長周期70-80天,單株可產鮮花12-15朵,預計十月上旬即可采摘,產品銷往黑龍江、哈爾濱等地,已簽訂銷售合同。通過該項目的實施,預計每畝獲純利10萬元以上。
二、示范推廣新成果是做好科技項目承包工作的重點。2014年全縣有34個承包項目,有37家科研單位參與科技合作,并指導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與標準示范園,截止目前,義縣已涌現出頭臺鎮高標準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示范園,遼寧榛美林業的4000畝雜交大榛子科技示范基地,張家堡、大榆堡、白廟子等寒富蘋果標準示范園,頭道河鄉的3000畝風景林名貴樹種培育等科技示范基地17個,普遍具有科技含量高、規模大、標準高、示范效果好、帶動作用強等特點,促進了義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樹立了樣板,對義縣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如張家堡鎮報恩村果樹示范基地,重點實施寒富蘋果綠色食品栽培技術推廣項目,他們與遼寧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密切合作,通過技術創新與科技培訓,大力推廣應用高光效紡綞型修剪、果實套袋、增施有機肥、傷疤愈合劑防治果樹腐爛病等技術,提高了果品質量,果農們在今年遭遇旱災的情況下,仍比去年增產30%左右,全鎮預計增產1000-1500萬斤,果樹產業已成為全鎮增收致富的命脈。目前,全縣有縣、鄉、村160多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和農民技術人員參加科技承包這項活動,有330多農戶已成為農業科技項目承包的示范戶,
三、科技服務是做好農業科技承包的保障。廣大農業科技人員通過這一載體,創造性地開展科技助農、惠農服務。各項目承包單位都成立了科技承包小組,選派技術水平好、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擔任技術承包人,做到承包人員、指導服務、科技示范、技術培訓“四到位”,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如義縣玉成祥林果專業合作社承包了油松、樟子松嫁接紅松的技術開發項目,他們多次組織人員到本溪等地考察學習,引進紅松種穗,并結合義縣的氣候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嫁接技術實施要點,聘請專業人員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解決紅松嫁接技術問題,建立紅松種苗培育基地5000平米,2014年成功嫁接油松7萬株,樟子松3萬株,成活保苗率達95%,該項目不僅發展了人工紅松林新品種,為農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好項目,也為義縣青山工程和退耕還林提供了苗木支持。全縣累計參加科技承包活動的縣、鄉、村農業科技人員達175人,從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的620余人,全縣農業新品種覆蓋率和新技術普及率達到95%以上。預計全年可帶動1.6萬余戶農民受益,戶均增收1500—2000元。
投稿郵箱:jzkxbgs@163.com 遼ICP備08005428號-2 建議報錯:jzkxbgs@163.com 投訴電話:0416-3122169